一个企业的灵魂,如果能成为一群人的灵魂,并能不断地得到延续和传承,那么,这个企业就一定能兴旺。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基础。一部玉立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玉立的人才培育史。
三十多年来,玉立公司一直奉行着“将企业当学校办”的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灵魂工程”,当作玉立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把企业管理上升到文化管理的战略层面来思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干部,组合了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催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销售精英,凝聚了一支优秀的员工团队,推动玉立事业健康、快速、平稳发展。
公司成立初期,员工的文化水平是最大的先天不足。企业要想不被市场无情淘汰,就必须发展,而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质,这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只能开设专题讲座,举办业余文化技术夜校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质。
开设专题讲座可以快速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我们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全体干部群众利用工余时间甚至停产参加一些专业讲座。主讲者有本厂领导、有特聘专家、还有当地党政领导,讲座专题主要是企业管理、产品生产工艺和检测、市场营销、安全生产等内容,同时也包括时事政治和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长驻公司的专家华增河同志是机械工业部三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曾留学德国,由董事长黎珊玉同志六请而来,为干部职工作技术专题讲座。还不定期被邀请到厂作专题讲座与生产技术指导,一些外聘专家和技术员。
为了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我们于建厂同时就开办了职工业余文化夜校,强化文化知识的学习。从十八九岁到三十多岁的员工,每周五个晚上学习政治、外语、语文(含写作与演讲)、数学、化学、物理、音乐等。担任夜校教学的人员大都聘请通城县一中、二中的教师,也有本厂干部与业务骨干,达到教学助长。教材既有专门订购的,也有夜校教师选编的,还有厂里自编的。学员树立“为玉立而学,为人生而学”的思想,白天上班长达10多个小时(当时厂里实行的两班倒),晚上坚持学习,个个精神饱满,学习如饥似渴,从无怨言。对夜校所学课程,厂里规定要进行考试与考核,考试考核成绩与业绩挂钩,并作为提拔干部的条件之一。时任厂长的黎珊玉同志更是经常亲自授课、听课,担任讲课的评委。
通城县砂布厂的职工业余文化技术夜校作为玉立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一直坚持到现在,取得了巨大效果。黎珊玉董事长在《迎接廿一世纪,实施第三步战略》一文中对夜校的开办有这样的评价:“公司建厂22年来,夜校办了22年,办得很好,培训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管理和技术专业人才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 现任公司总经理黎桂林、副总经理的黎伟明、樊林生、熊彬、董事罗俊、吴宏娥、原任副厂长胡透明等,都是当年业余夜校学员中的佼佼者。业余夜校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也为公司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建设现代化企业,必须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当年,大多数高层团队成员都是从车间生产管理一线一步步走上高层领导岗位的,他们的政治水平与现代企业的宏观管理决策能力亟待提高;作为企业基层管理骨干的中层管理人员,都是从一线工人中选拔上来的,普遍存在缺乏基层组织管理能力。高中层管理精英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公司将人才培育的重点放在这些人身上。
选送高层管理人员到中央党校、省市党校学习培训从没有中断过,它极大的提高了高层管理人员政治素养,驾驭全局的大局观,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
鼓励、支持高中层管理人员参加学历培训,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先后有100多人通过进入大学或自学函授、电大等形式获得本科、专科毕业文凭。
此外,公司长期与县武警中队、县人武部开展军事训练。不定期选拔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封闭式训练。学军事、练射击、磨意志。提升组织指挥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作风。
经过几十年的苦战,玉立公司全面完成了原始积累和高速发展两阶段,公司基石已逐渐稳固,公司栋梁也已浇铸成形,朝着世界涂附磨具前三强的目标迈进已成必然趋势。
为适应这一战略实施的需要,玉立公司除继续搞好高层管理人员和全员培训,重点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科研开发团队。我司又不断选送高层管理人员进入国内著名高等学府深造。从2002年开始,董事会成员先后进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学习,学习时间最短的三个月,有的长达一年。总经理黎桂林被派送日本培训,专攻经济管理。
研发团队的培训是第三步战略人才培训的重点。2001年以来,公司选拔数十名优秀员工赴河南及省内大学及科研机构学习,极大提升了研发团队的实力。2005年开始,公司实行全员轮训。明确规定:不培训不上岗,不转正,不提干。并提出了学习型员工的要求为“热爱家乡、忠于玉立、德才兼备、具备严细实铁执行力”。五年来,员工进行了二次全员轮训,共轮训7000人次。
2006年开始,公司党委决定改招工为招生,成立了集团培训中心,公司党委统一领导,董事长亲自制订了“全封闭、准军事、抗大式”的管理模式及“以人为本,忠孝智勇,以学为本,严细实铁”的培训校训。培训玉立文化、涂附磨具专业技术、毛主席著作选读、自然科学等内容。要求学员“过三关(军训关、学习关、劳动关)”、“正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具有高度忠诚度和不折不扣执行力的合格员工和优秀人才。
三十多年来,玉立集团始终着眼于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培养能适应玉立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玉立既是一家企业,更是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培养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力保证玉立事业向既定的战备目标迈进。